什么是五色共生壶
五色共生壶起源:
五色共生紫砂壶是中国明代时大彬五色共生壶材艺传承。时大彬,字少山(1573-1648),明代万历至清代顺治年间人,是紫砂“四大家”之一时朋的儿子,与龚春、陈鸣远并称紫砂三大名匠,他也是紫砂壶史上使用五色共生矿料最擅长、具有特别共享的一代名匠,古人称之为“砂粗质古肌理匀”,也是运用五色共生紫砂矿料制作五色共生壶的开山鼻祖。
五色共生壶材料:五色共生矿
五色共生矿:中国紫砂矿料中极为稀少的一种共融矿料,指的就是自然的红泥、绿泥、降坡泥、段泥、紫泥等等,甚至更多不同品种的矿料蕴藏在同层面结构的共融矿。自然矿共生在一起,二种以上或三五种甚至七八种不等,成页岩状的都称之为共生矿,但最珍贵的、最精彩,也是比较难见到在一寸之厚度左右,甚至更薄一些的矿层里面能夹五种以上或者更多的共融矿,称得上标准的五色共生矿,通过制作茶壶,所呈现的砂色效果,会更灿烂奇幻。
五色共生矿,在明代首先被时大彬开发和利用,因为时大彬有条件在山体浅表层开采到五色共生矿,而他也是最早发现这共生矿所带来的五彩缤纷的砂色效果,并摸索出了用古代原始的炼泥方式和原始的成型技法。
五色共生壶制作工艺:
五色共生紫砂壶全部采用黄龙山五色共生矿料,运用古法练泥手段,采用高温窑火技术制作,将粗砂颗粒的棵胎砂色表达五色共生紫砂壶的淋漓尽致,以返朴归真为紫砂艺术风格,通过窑火的温度变化,使得壶身呈现出多种砂料的质感美,粗砂颗粒在包浆下熠熠生辉,有净化水质的作用,透气性极佳,故无砂土气,色香味皆蕴,即不夺色,又无熟汤气,用水擦壶,自发黯然之光,光可鉴人,这些都是有极好的透气性带来的。
一般紫砂壶正常的烧成温度在1100℃~1200℃范围内,五色共生紫砂壶一般的烧制温度控制在1200℃~1350℃,收缩率为15%-18%之间。
从矿层中开采出的原矿泥,俗称“生泥”。须经加工成成品泥,俗称“熟泥”。“熟泥”后方能制作坯件,从“生泥”加工成“熟泥需经风化→选料→摊晒→粉碎一过筛一配比→水拌→槌练和真空一陈腐等环节。
风化:推放一定的时间,让其自然风化后,才进行加工处理,紫砂土属黏土石英一云母系陶土,有的黏土物比例重、易碎,有的黏土物比例小、质坚如石,然而触风日即化,所以自然风化省时省力。
摊晒:摊晒主要是为了脱干水份,便于春杵、石磨、机械粉碎等,通过摊晒仍能自然裂开分解成大小适宜的颗粒,不能自然分解的可通过人工敲击,使之分解成大小适宜的颗粒,摊晒时可以把紫砂土中的老块、夹石、废土以及明显的含硫、含铁物质等剔除。
粉碎:通过春杵、手拉石磨等古老方式进行的。破碎机主要用来破碎较大块的物料,成品颗粒要求不超过0.6~0.5m/m(30目~35目),目前现有工艺一般在0.1~0.3m/m(50目~80目)。
筛分:经过粉碎后的紫砂土,颗粒粗细不一,需根据泥料的物理性能和对作品的质感,要求具体粗细程度,即目数,就是每平方英寸筛网的孔数。孔数越多,目数越大。孔数越小,颗粒越细,反之则颗粒越粗。
水拌:选定的泥料通过配比后,使之成为可以用来制作紫砂器具和熟泥,需要加水拌和,进行揉、捏、槌等,所加水量要适宜,控制在15%~20%,即要让泥料充分吸收水分,又要挤压出泥料中多余的水分,水拌一直要进行到泥料中的黏土和内部的团粒充分结合后,泥
料既不粘手,切开断面又明亮光滑,才算完成。事实上水分的吸收不可能一步到位,尚需通过陈腐来完成。
真空:抽真空的目的主要是排除泥料内的空气,均匀泥料内的水分,物理上改变泥性,空气的祛除和水分的均匀,对生坯加工制作和烧制都会有影响,抽真空能提高制泥的工作效率,降低劳动强度。
陈腐:陈腐的作用就是使矿料在氧条件下充足吸收水分,使之彻底分化裂解,增加其自然细度,让泥料结构的精华(硅、钾、钠等天然成分)得以尽量浸出外移,即可改善泥粒性能,增加可塑性,也能使泥料经过烧成后润湿可亲,颜色温润可爱,陈腐一般在六个月以上。
五色共生壶材艺传承:
过去少数艺人掌握五色共生矿的制壶技法,但秘不外传,由于种种原因,明代曾经璀璨辉煌的五色原矿紫砂壶,就慢慢绝迹了。
要发掘大彬壶的五色自然砂粒色彩,根本问题首先要找到山体浅表层的五色共生矿矿料,李氏名砂家族几十年来留心寻找这共生矿,由于家族参加这十年的采矿历程,黄龙山浅表层确实蕴藏这自然共生矿的稀有材质,为寻找这五色共生矿,都必须是亲自到黄龙山精心选料。再以原始的技法炼泥,而与现在的机械炼泥是不同的,从制作上由于是原始炼泥,这就在成型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,再由是原生态泥料吃温极高,由于矿料性质坚硬,颗粒粗,这就带来成品的成功率极小。
但是这门曾经显赫一时的五色异彩的经典壶,由于在紫砂界的独特地位,它恰恰是表达了紫砂最基本的砂色美,古朴美、材质美、厚重美,它表达的是紫砂的魂与根,表达的是返朴归真的原始美,李氏名砂家族发掘这门技艺,通过几十年的矿料研究,让它重新闪烁人间,让所有人还能够欣赏失传已久的明砂风采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